媒体报道
大众日报: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来源:大众日报网 发布时间:2011-04-28这是一家位于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大型企业,高耸入云的预热器、气势磅礴的运输廊道、紧张有序的生产厂区,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现代化企业的无穷魅力。
这是一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科学发展的大型企业,生产区内没有震耳欲聋的强噪音,没有弥漫呛人的粉尘,青山绿水,草木葱茏,飞鸟成群,富有鲁南特色的建筑物点缀其中,如同一幅精美的风景画。
这还是一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大型企业,她的发展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迈出具有实质性的一步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对优化山东地区的水泥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就是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旗下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之一,鲁南地区目前产能规模***的水泥生产企业。她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生动实践,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出了有力诠释。
观念创新:和谐发展的源泉
面积不足山东省总面积3%的枣庄市,却占据了全省水泥产量的25%。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曾以年产180万吨的规模稳居枣庄立窑水泥“大哥大”位置。
枣庄立窑水泥最红火之时,企业附近的村民形容说“晴天是扬(洋)灰厂,雨天是‘水泥’厂;走路闭着眼,吃饭捂着碗,睡觉蒙着脸;上班像赶集一样,车间像茅房(厕所)一样……”面对国家、省、市有关水泥产品结构调整的新要求,面对群众对环境改善的强烈期盼,枣庄水泥行业何去何从?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作为国资委管理的国家大型企业,肩负着引领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行业发展的使命。早在2004年重组枣庄中联的前身山东安厦水泥集团股权时,宋志平董事长就明确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将以新型干法生产替代现有的立窑生产,加速枣庄地区水泥产品结构调整,推动该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4年,加盟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的枣庄中联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投资建设的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期工程,以超常规建设速度,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于2004年6月一次点火投产成功,运行24小时后实现达产达标。
2007年4月16日,枣庄中联第二条日产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该项目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创下了全国同类型生产线建设时间最短、质量最好的新纪录。
2009年9月10日,枣庄中联在“中国水泥第一爆”原址上隆重举行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产仪式,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和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祥启动点火按钮,标志着公司形成了日产优质熟料1万吨的产能规模,成为鲁南地区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一年前与水泥生产线同时开工建设的水泥工业生态园也初具规模,一个春色满园、生机勃勃的新型水泥工业生态园展现在人们面前。
精细管理:和谐发展的动力
2005年以来,由于煤电成本上涨,水泥行业获利能力明显下降。随着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快速增长,企业间的成本差异已不大,精细化管理成为未来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枣庄中联在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发利用城市生活污泥在回转窑的应用,利用污泥热值代替部分燃煤。1吨熟料降低煤耗约3千克,全年节约资金560万元。“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回转窑的终端处置工程”项目获“北新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技术革新奖(技术开发类)二等奖,为解决城市污泥、处置固体有害垃圾开创了崭新道路,同时也为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描绘了美好前景。
按照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提出的“精细管理、创造绩效”的总体工作思路,枣庄中联总结出了在窑出现临停时采取“两磨保一窑、集中抢修、各自检查、团体作战”的工作方法,即各部门在接到窑停的通知后五分钟之内必须赶到现场,由生产部统一协调安排合理组织抢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检查维护保养机电设备,变临停为小修,合理利用临停时间,提高临停利用效率。
2008年,枣庄中联创下了2#2500t/d窑连续四个月运转率达100%,创全国同类型生产线窑连续运转率最高纪录;1#2500t/d窑耐火窑砖相继运行达14个月,而且连续两个月刷新建厂以来的最高单月产量,综合产量最高突破22万吨,窑平均单产达到2850吨以上的同行业最好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一跃成为中国联合水泥的“明星”生产线。
节能减排: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2006年,枣庄市水泥企业生产线工艺落后,规模不经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象大量存在,造成枣庄地区大量优质的石灰石,以及煤炭、电力等资源的浪费,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削弱了枣庄水泥工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并给枣庄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面对此种境况,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发展理念的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主动肩负起国有企业的社会重任,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率先拉开了枣庄水泥结构调整的序幕。
2007年11月7日,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对原山东安厦水泥集团9条产能90万吨的机立窑生产线实施集中爆破拆除,一声巨响宣告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被媒体誉为淘汰落后的“中国水泥第一爆”,标志着集团公司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从而带动了枣庄地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水泥行业的淘汰步伐,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山东省、枣庄市等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淘汰立窑生产线、实现由立窑到旋窑的新跨越后的枣庄中联,在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中国联合水泥和山东省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继续谋划和实施新的发展。
2008年10月,枣庄中联在现有的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建设的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并网发电,成为枣庄地区首个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投入运行的项目;2009年9月10日,公司第二个余热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两台机组年可发电约1.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可降低水泥熟料成本10-15元/吨,年增加效益4000余万元。
在枣庄中联,看似毫无用处的工业废料、废渣被纳入了循环经济的良性轨道,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应用优质产品生产中,年可利用废渣100万余吨、粒化高炉矿渣2.5万余吨、脱硫石膏1万余吨,节约保护耕地200余亩;公司生活垃圾由节能办统一投入回转窑进行焚烧;化验室废弃的水泥试块统一作为混合材搭配到水泥配料站进行粉磨生产成水泥;窑检修废弃的窑砖由厂家回收,全厂固废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公司生产的PC32.5和PO42.5水泥产品被山东省经贸委评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2007年开始,枣庄中联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先后实施清洁生产无费、低费方案40余项、中高费方案4项,年消耗工业废渣达100万吨以上,全年节约资金420多万元。 2008年9月份,通过了山东省环保专家组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获得了“A”级证书。2009年元月份,公司被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确立为山东水泥行业唯一一家国家能源标准体系试点单位,试点经验将在全省水泥行业推广。“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清洁生产”获全国大奖国际官方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年1月20日,枣庄中联又被评为首批“山东省优秀循环经济企业”,成为枣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中联生态园:和谐发展的家园
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生活在枣庄水泥厂附近的群众,能痛痛快快地打开窗户,能放放心心地在外面晾晒衣服,水泥厂里里外外的树叶上能保持本来的绿色。
2007年冬,刘玉祥的这一愿望开始与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高层领导的思路不谋而合。
就在这一年,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在“中国第一爆”原址上启动了枣庄中联水泥工业生态园项目建设。
枣庄中联水泥生态工业园区,是枣庄中联秉承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建设“四型”企业理念,按照枣庄市委、市政府“三个一”执政理念,加快资源城市转型的部署要求,以“三山四区—湖七泉两轴”的基本空间结构,构建的集生态工业、观光农业、新农村建设、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循环经济链。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分3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生态环境控制区和企业文化展示区;第二期工程主要建设绿化防护带和休闲娱乐区;第三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周边环境恢复区和生态居住区。整个工程规划面积1.5万亩。目前,第一期工程生态控制区建设已基本竣工,第二和第三期工程正在同步加快推进。水泥工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将枣庄中联的3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置身于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内,从而真正实现了将水泥厂建在花园内的美好设想。
在生态园西面的崮山脚下,是枣庄中联水泥工业生态园新农村生态居住区——正在建设的韩庄新村建设现场。这个项目计划分3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规划面积315亩,建设安置楼房120套,住宅设计为2层院落式农民公寓,水、电、沼气配套齐全,使用的建筑材料为节能、环保、抗震性好的新型材料,房屋结构为轻钢结构,经久耐用,使用期限达95年。第二和第三期工程拟对枣庄中联附近3个区域进行拆迁,涉及拆迁农户300余户,集中安置到庄新村。
后期工程全部竣工后,枣庄中联水泥工业生态园将成为依靠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区域性生态文明园区的典范,成为枣庄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枣庄中联加盟中国大奖国际官方6年来,从一个当年国内大型立窑水泥企业污染大户,变成了拥有日产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能力的大型现代化生态企业;从一个对地方环境污染的立窑企业到如今可以带动和美化周边环境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是中央企业与山东省政府合作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更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与枣庄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秉承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发展理念,靠着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今天的枣庄中联焕发出新的生机。6年沧桑风雨的磨砺,验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发展是硬道理,和谐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