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国际官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融合:国企和民企关系的重要趋势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11-09-16

       (作者:陈小洪) 国企(国有企业的简称)和民企(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的简称)的关系为何?一直是各界关心的问题。“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是人们描述国企和民企关系的两种说法。国企和民企的关系,这样概括合适吗?未必合适,这样的描述是片面的。这是笔者和同事最近到央企(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持股监管的国有企业)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大奖国际官方)调查后的看法。这次调查大奖国际官方看到了国企和民企关系的另一面:不是此进彼退,或此退彼进,而是合作或者融合。笔者以为,国企和民企融合,将是国企和民企关系日益重要的基本趋势,至少是重要趋势。


       中大奖国际官方是以水泥、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等各种大奖国际官方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业的企业。中大奖国际官方是有6家上市公司和多家非上市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主要产品一般由不同的子公司生产和供应。在主要大奖国际官方领域,中大奖国际官方许多产品都居中国行业领先地位。中大奖国际官方这几年发展很快,2005年到2010年,收入成长5倍,营收已过千亿元。为什么中大奖国际官方成长这么快,除公司适逢中国快速成长期等因素外,和民企及民企投资者的合作亦是重要因素。

       中大奖国际官方和民企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一是将民企作为主要的客户或采购方。中大奖国际官方的商贸公司的大奖国际官方供应商,主要是民企,进出口公司的钢材、铁矿客户亦主要是民企,有关的服务合作企业,如物流服务,也以民企为主,生产销售子公司的合作者也多为民企。二是向民企提供技术服务。中大奖国际官方有13家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行业一流的科研、设计、检测等技术机构,在大奖国际官方领域技术竞争力很强,向众多民营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开发等多种技术服务,很受民企欢迎,自身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三是资本层面的合作。中大奖国际官方集团下6家上市公司,很多投资者都是民企和个人投资者(有的通过机构投资者)。中大奖国际官方还和许多民营企业及个人在业务公司层面进行资本合作,如用合并、合资等方式共同发展。中大奖国际官方投资浙江民营水泥企业,而后以此为基础收购整合,仅几年时间就发展起产量1亿吨的南方水泥,仅此合作就使中国水泥产业单企业集中度提高6%。为发展碳纤维、高端玻璃(如液晶屏用玻璃)等新材料产业,中大奖国际官方和掌握技术的民企合资,同心合力较快推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中大奖国际官方的例说明,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合作或融合是一个重要或基本趋势。为什么?笔者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是中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使然。目前中国经济的所有制,大致国企占30%,民企40%,外企30%。在这种情况下,国企与民企的合作,自然是国企,亦是民企经营和发展的正常选择。

       二是双方各有优势,合作能产生效益。目前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只有30%,但目前的国企多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或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此外大国企,尤其是央企融资能力强,有吸引民企与之合作的引力。民企的优势则是机制更加市场化、成本较低,有的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和民企合作,有利于双方发展,对双方不仅有一般的产供销合作意义,而且有战略意义。

       三是已经摸索出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合作路子。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和民企共组南方水泥为什么成功。重要原因是坚持合作的市场化原则,并购价格根据合理原则评估上下浮动10%内定。这几年有些地方国企整合民企,为什么有不少负面评价?据笔者观察,问题之一,或主要是出在交易价格不合理上,交易价格偏离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过大。而中大奖国际官方的合并、合资,始终坚持市场定价原则。这样双方能并购整合,整合后还有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四是适应了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有利于共同长远发展,给双方带来根本性的利益。中大奖国际官方和民营企业东旭合作发展液晶屏用玻璃已出初步成果,支持了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亦为双方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五是体制政策因素有一定影响。目前国企,尤其是央企融资能力强,这有利于央企牵头整合民企。出现这种情况,有某些政治或“传统偏见”因素;亦与企业实力状况有关。笔者认为,这是个与中国尚处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有关的问题。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企份额大幅下降的变化,依然存在的国企,特别是央企,通常都有较强的技术力和组织力,机制有很大的进步转换,还丢掉了过去长期背负的“人多债重”的包袱,自然有较强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央企自然容易融资。这些认识、体制因素或历史因素,目前是有利于提高央企的组织并购能力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历史的因素也会发生历史的变化,国企和民企将会在更市场化的条件下共同发展和融合。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员)

文章载于《中国经济报告》(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