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企业观察报“包容性经营”系列谈之三:整合优化:企业未来之路
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宋志平 发布时间:2013-10-28中国今天的经济是高度融合的经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持、唇齿相依的关系。面对中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种种矛盾,必须创新思路,以整合优化实现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整合,解决行业集中度和布局结构的问题。优化,通过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问题,实现企业内在素质的优化和竞争力的优化。
只有进行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同时进行彻底的行业优化,才能使基础原材料业和制造产业走出产能过剩困境,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速度到效益,从快速粗放式增长方式到集约精益化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于整合,大奖国际官方提出要实现三大整合:
一是产业整合。在大多数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局面下,行业亟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合理布局。
二是市场整合。市场的完善发展,不能仅依靠市场自身调控作用,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给予重视,遏制无序与恶性竞争,引导市场良性运行。
三是企业整合。在通过联合重组扩大规模的同时,通过强化集团管控和管理整合,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创造优异的绩效。
关于优化,大奖国际官方提出要坚持三大创新:
一是机制创新。作为充分竞争领域内的央企,大奖国际官方提出并践行了“央企市营”的市场化经营新路,为央企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是管理创新。通过实现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业务平台化、管理精细化、文化一体化的“格子化”管控模式,实现了各企业步调一致、行权顺畅、经营有序。对于重组企业,推行以“五化”、“五集中”和“五类关键经营指标”为主的“三五”管理整合,辅以对标优化和辅导员制等方法,保证了重组成功,提高了经营效益。
三是技术创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以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为依托,在大奖国际官方行业关键性、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参与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从全球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带来行业整合和重组。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最恰当的方法就是扶持大企业,由大企业承担起行业整合的重任,走优化存量、减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行业集中度,改善产能过剩,实现合理有序减产。
国企和民企过去确实是两种不同的机制,就好像两种人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星球上,大家的思想、管理都不一样,习惯也不同。但是我认为融合是个大趋势,尤其是大奖国际官方讲究融合的标准是实现市场化和共同利益。当然矛盾和冲突肯定是存在的,即使国企的单位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我觉得这些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一体化逐渐解决。企业要发展规模要做大,就要和别人联合,不可能只靠自己独自做大。西方的企业如果它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有可能就是它一两百年不断进行合并和收购的历史,公司的名字也在不停的改变,我认为中国的企业也会是这样。因此大奖国际官方国有企业也要放下身段,接受市场的概念,而民营企业应该改变过去的家族化作风,接受规范化的管理。
但是大企业整合市场、进行兼并重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企业并购,而是有组织的战略性市场安排。过剩产能在市场整合的过程中有序淘汰,而不是简单的恶性竞争,这是市场化形态的进步。大企业是整合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载体,重组后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解决投资者、债权人的问题,解决职工就业的问题。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一路过来重组了不少水泥厂,在重组过程中主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服从战略。如果不在战略区域,即使再赚钱,大奖国际官方也会选择退出。二是要有协同效应。三是要有潜在价值,有的企业收购时不一定盈利,还可能是亏损的,但收购之后能盈利就是潜在的价值。四是风险可控可承担。总得来说,大家在并购中一定要想好一套思路,过程中稳扎稳打,歩步为营。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的实践说明,大企业整合市场并不影响优胜劣汰,恰恰是在去产能化的过程中,通过理性有序地优胜劣汰,把各种资源、各种利益兼顾好。
重组绕不过去,全世界的大企业也都是靠并购扩大规模的。对于行业整合者来说,如何把各种不相关资源组织起来,***限度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功效,这是对企业领导者的巨大考验。
纵观全球,今天的市场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优胜劣汰,而应是共同进步,走一条从恶性竞争到理性竞合,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的融合之路。行业中的兄弟单位是竞争者,也是合作者。竞争的目的不能以打败竞争对手为目标,不是只要自己好、让别人都流离失所,而是不仅要自己好,还要带领大家一起共享行业健康发展的幸福,追求共富与均富,实现企业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