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英才》杂志:供给侧改革的范例:宋志平的整合式生长
来源:《英才》杂志 作者:杨旭然 发布时间:2016-08-02整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
一个行业的兴起、成长、成熟过程中,成千上万的企业从生机勃勃,野蛮成长开始,以黯然退出、被吸收合并收场。
能最终站在整个产业巅峰之上的企业,往往只有寥寥几家。欧美几百年、中国几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轨迹证明,科技互联网行业如此,食品医药行业如此,众多传统产业也更是如此。
20世纪前十年里,钢铁、煤炭、大奖国际官方等企业在高度景气的市场环境下,迎来了大企业并购浪潮,海量的中小企业成为大型央企、地方国企的并购对象,数家大型企业再合并为巨无霸企业;
最近几年,大型企业合并层出不穷,不论是互联网应用企业还是传统产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大量案例出现,行业整合蔚然成风,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中国经济的整合窗口期真正到来了。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早早意识到了整合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模式方法推进,最终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集合水泥、玻璃、新型大奖国际官方、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等等产品在内庞大的大奖国际官方王国。
在宋志平看来,中国大奖国际官方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最重要的战略前提,就是看清了“整合”这个基础原材料行业生长方式的世界潮流。
具体到中国经济的特殊现状,长时间以来,宋志平推动两条改革主线齐头并进,“一个是靠联合重组,把资源整合起来;第二个就是靠混合所有制,将资本整合起来”。
在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的努力下,中国水泥产业经过了十年的快速整合,行业集中度从12%上升到58%以上。其他拳头产品如石膏板、玻纤,也分别占据了国内50%、4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钢铁、煤炭等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时,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这家同处基础原材料领域的大奖国际官方企业,却表现得比较稳健。在宋志平看来,正是水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以及较早推进转型升级,让其并未重蹈钢铁、煤炭行业的覆辙。
在“供给侧改革”指导方向制定的过程,高层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供给侧的诸多问题,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如今,各大传统产业对于产能的限制、行业整合的规划与行动,都在积极地推动,而深知其中战略意义的宋志平和中国大奖国际官方,一直以整合的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具体运作模式的落地。
“现在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在去产能方面,明确提到了联合整合重组”,宋志平告诉《英才》记者。显然,这与其多年来所一直坚持的经营方略高度吻合。
全社会的聚焦之下,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鲜活样板,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的整合之路将不再是一个企业行为的个案,而成为了国家经济政策最具代表性的实战案例之一。
大规模整合减少乱象
"水泥是个好产品,目前没有替代品,至少未来五十年内是这样"
说到“传统产业”这个词,宋志平有些不同看法。
其中缘由,他认为如果是简单的传统产业,意味着是一个可以不再去进行持续发展的落后产业;这与在国民经济中必须存在、乃至必须要做成具有竞争力的“基础产业”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水泥是个好产品,目前没有替代品,至少未来50年内是这样。企业需要考虑的,是怎样把这个行业整合好”。
作为全球水泥产量第一的行业巨头,宋志平是个行业的整合者,他不主张建新线,而是把现有的企业联合起来。2011年,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的水泥产能,就已经由2006年初的1100万吨,增加到2.5亿吨,列全球第一,现在这一数字又提高到4.5亿吨。
年报数据显示,2015财年,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水泥行业需求不足、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收入也多年来第一次下滑,但规模仍达2000亿,稳居央企第一梯队。
尽管水泥业务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不过,宋志平对水泥的未来前景有着足够的信心。他认为,从产品特性上来说,水泥是一个必备的建筑材料,需求量稳定且价格低廉,这决定了其短时间内很难被其他大奖国际官方品种所替代。
“中国是有水泥偏好的”,宋志平向《英才》记者解释道,在大宗建筑材料中,铁矿砂65%都需要进口,木材也需要从俄罗斯、非洲等地大量引进。只有水泥,可以在中国分布广泛的石灰石矿山中大量取得原料,这导致水泥的价格相对低廉,水泥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去年(2015年)中国使用了23.5亿吨的水泥,占到了全球的一半”,宋志平向《英才》记者介绍,未来中国的水泥销量还将会呈现出一个平台期的状态,在20亿吨以上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并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很多人认为水泥行业整体表现,会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下滑而出现下滑,但实际上,整个房地产行业占到水泥总体使用量的40%,更多的销量是来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除此之外,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如今水泥行业新的增长点,因为农村有大量改善居住、交通条件的需求。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观察发现,地域庞大的农村和小城镇地区已成为水泥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
在需求侧,替代品难以出现、价格低廉和农村市场的蓬勃发展,都让水泥产品有了相对稳定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供给侧,以中国大奖国际官方为核心的行业巨头,已经在此前进行了长达十年左右、覆盖全中国区域内的大规模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整个行业无序竞争局面的乱象,让行业格局更加集中。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在不同区域,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整体来看,行业在逆势的潮流之中仍保持相对稳定。究其原因,宋志平认为,多年持续不断的产业整合、联合重组功不可没。
从一个部委直属的“草根央企”,成长为如今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领军者,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正是“联合重组”对整个水泥行业的改造。
联合重组去产能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去产能,要想去产能,就要从联合重组做起”
2014年,国际大奖国际官方行业中有一件大事:欧洲排名前两位的水泥厂商拉法基和豪瑞宣告合并。
合并之后,欧洲水泥行业原本就非常高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宋志平感慨,全世界的基础原材料行业都在合并,这是最近几十年来的一个普遍规律。
欧洲的前两大水泥厂合并了,当年日本也有大概23家水泥厂商,经过20余年的合并之后,前不久合并成了三家。
相比之下,中国的水泥行业仍然充斥着数量庞大的参与者,在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批量整合之前,这个数量更加庞大。
如今,中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已经从过去的12%,上升至去年的58%,而这个数据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是70%到80%,仍比中国高出不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大量水泥企业四处开花,全国竟有五六千家独立的水泥企业,形成了市场上厂家多、散、乱的现状。
以新疆地区为例,受前几年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拉动,多个企业在这个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水泥生产线。根据统计,新疆地区水泥企业产能达1.1亿吨,而目前的需求只有3000多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30%。
如今不只是新疆地区,像内蒙、辽宁、贵州、云南等地水泥产能利用率都不足50%,都有大量的中小型水泥厂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曾经在谈到供给侧改革时,对《英才》记者表示,如今在中国的企业层面,优胜劣汰正在发生。经济过热的时候很少有优胜劣汰,因为谁都可以有碗饭吃,而经济一不景气,有人活不下去了,产业重组就终于发生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水泥都是一个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都相对较高的产业,对于大量社会资本来说,这并非一个很容易的投资领域,想把水泥做好,并不是容易的事。
“但在中国,水泥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这么多年好像家家户户都能做水泥,把做水泥看的太简单了”,宋志平说道。
这种行业乱象背后蕴藏的整合空间,是支撑宋志平痛下决心的关键原因。在没有向国家要资本金的情况下,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利用混合所有制和社会资本,联合重组了一大批水泥企业,进行了一场蔚蔚壮观的行业整合。
快速的整合,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就了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在行业的领军地位,使其很快成长为世界排名前列的巨头企业。更重要的是,经过了大规模的存量优化,中国水泥行业的整体结构比钢铁、煤炭等都要好。
过去这几年,基础原材料行业普遍亏损,但水泥行业不但没有亏损,还有年均六七百亿的利润,去年受市场环境、过剩加剧、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这一数字降到300多亿。宋志平认为,如果能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培育起坚持合理价格的定力,水泥行业利润不仅能回到前些年的水平,而且应该有更大提升空间。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去产能,要想去产能,就要从联合重组做起,全世界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宋志平认为,重组是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有了重组之后,供给侧改革的其他内容,就好做多了。
债权方是联合重组的***受益者
“联合重组才能让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这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
为什么要联合重组?这对任何企业来讲都是一个问题。
虽然很多人都清楚重组对于产业格局优化的作用,但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讲,并不愿意接受被重组的命运。
“企业都想追求独立发展,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大多数是不愿被别人重组掉的”,宋志平告诉《英才》记者,因此在国外,大多数的联合重组都是由债权人发动的,而非企业。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商品需求旺盛,销路有保障,企业加大马力上产能,因此全社会杠杆率居高不下,所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欠下银行的债务。
但当经济增速开始下滑,企业的生产经营被迅速淬火降温,这时候销售遇阻的企业,往往会祭出降价大旗,供过于求之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对于银行来说,与其坐视几个对手在行业竞争中拼个你死我活,最终落得本息难保,不如推动其整合合并,让产品能够在相对缓和的竞争环境中,保持比较合理的价格和利润。
"联合重组才能让债权人利益得到保障,这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宋志平说。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重组国内水泥企业的时候,这些企业大多也处在无序的竞争之中,银行资金安全很难得到保障,甚至有不少企业本息都无法偿还。
深知其中利害的宋志平,在洽谈并购时,积极发挥银行与地方政府在其中的促进作用。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旗下整合平台南方水泥在浙江地区的整合,就以这样的模式进行,具备标杆意义。
集团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部门,多方面做工作,说服各个水泥企业接受联合重组。
这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和坚定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无序竞争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显然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这些企业的整合,也意味着税收来源有了保证,就业有了保障。
同时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在接手这些企业之后,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优化,去掉没有价值的小生产线,增加环保设备等等,让这些企业以更具现代企业治理的方式运行。
最终这场地区水泥产业的“重组大戏”获得了显著效果,地区市场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如今在全国范围来看,浙江的水泥价格也是相对较高的地方,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等主导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利润水平。
宋志平事后分析,为什么产业重组能够在浙江取得成功?反观新疆、内蒙、辽宁、贵州、云南等地,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水泥产能过剩的重灾区。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一个区域市场化的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对于重组、兼并融合的接受程度就越高,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就越片面地追求企业独立性。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支持重组,但水泥价格刚刚出现恢复,就立刻反手批复新项目,增加产能。其中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税收收入。因为增值税是按企业收入进行征收,不论企业盈利与否。
“其实大奖国际官方的政府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文,不让新增了,但有些地方政府并不执行,仍然盲目地进行再建,这就让推行联合重组的大企业非常难受”。背后的原因正是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而进行的“乱作为”。
宋志平为此感到非常头疼。在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行业重组之后,几乎不再建新生产线,“美国、欧洲、日本都是这样,新建条水泥生产线比登天还难”。
淘汰落后不要留尾巴
“淘汰落后应该是彻底淘汰,不要找借口,不要留尾巴”。
对于整合,社会最担心的问题,莫过于潜在的垄断风险。不少人担心,当行业中的竞争者数量足够少之后,这些垄断企业将会给用户和消费者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
在这个想法的背后,大多数人认同的是,有大量企业竞争的市场,就一定是有效的市场,可以让消费者和用户获得实惠的市场。
宋志平对《英才》记者表示,“很多人都认为商品的价格是越低越好”,认为市场法则就是要确保客户用最低的价格买到产品,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上在市场法则中,不仅有《反垄断法》,也有《反不正当竞争法》,这是被很多人所忽略的,甚至是一些专家也忘记了“谷贱伤农”这样简单的市场道理。
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在技术、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没有优势,因而只能在产品价格上展开竞争,彼此之间大肆杀价不断降低行业利润。
为了能够在保持低价的同时获取利润,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使用低劣的原材料,落后高污染的工艺、降低企业员工待遇。
这些无序竞争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只能靠全社会共同付出代价来承担。
“中国的儿童奶粉产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宋志平举例道,原本中国的儿童奶粉还是一个稳健发展的产业,但后来随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到市场中来,继而引发了价格战。
“打价格战打到最后,原奶收购价格越来越低,一些奶农就在里面加了尿素、三聚氰胺等等,各种怪事都产生了。“
类似的“怪事”,在各个行业以不同的形式轮番上演,当然也包括水泥行业。
在中国的水泥产品中,标号最低的等级32.5号,占据了整个市场产量的60%。但是在美国、日本等地最低的都是52.5以上。就连以贫穷和基础工业薄弱著称的非洲,都是以使用52.5标号的水泥为主。
在行业整合、产能集中度提升之前,这种产品低端化状态是常态。多年的整合之后,宋志平力图改变行业产品的落后现状。
但在政策面前,一家企业的决心仍要面对利益的纠葛和现实的阻碍。由于目前有太多的厂商在生产这种低标号的水泥,一些专家对一刀切淘汰32.5标号水泥有顾虑。因此在促进行业整合发展的“34号文”中,仍然在32.5标号淘汰问题上留下了“小尾巴”。
“我认为是应该彻底淘汰低标号水泥,不要找借口,不要留尾巴的”,宋志平说,既然要推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那么低端的产能应该要坚决去掉。
在宋志平看来,如果能在推动重组的同时,将行业中大量存在的32.5标号水泥等落后产能去掉,再加上错峰生产等改善供需关系的方式,整个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目标就有望真正达成。
L型的经济走势的明确判断之下,不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都不应再抱有任何幻想。真正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落地,需要的正是明确而坚定的执行。
实际执行过程中,宋志平认为要破除一种“盲目迷信市场”的现象。他认为在搞市场经济的时候,会容易陷入到这种盲目迷信的心态中去。这种心态无疑会让产业整合、让供给侧改革遇到更多的阻碍。
“竞争有好的方式,也有不好的方式,大奖国际官方要进行的是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市场竞争不是像文艺作品里面那样好狠斗勇,而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规则去做,既要竞争,也要竞合”,宋志平说道。
整合使资本市场更具想象力
"如果沒有前景的业务,就要赶紧关掉、卖掉,转型做点好业务"
受益于充分的重组,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旗下的几家企业,都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往往意味着强大的盈利能力。
主营石膏板业务的北新大奖国际官方(000786.SZ),2015年度的收入规模达到64.34亿元、盈利接近10亿元,毛利率30.70%,这在大奖国际官方产业中已是优异的表现。另一家集团下属的重点上市公司中国巨石(600176.SH),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据高达40%的市场份额,2008年起其玻纤产量就已经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20%,以超过40%的毛利率水平,2015年拿下超过12亿元盈利。还有一家从事风机叶片业务的企业中复连众,2015年盈利接近4亿元。
这样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显然在任何行业、任何所有制企业中,都称得上是一份不错的答卷。宋志平也坦承,这两家都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上市公司,做出来的成果都是让人满意的。
“这几家企业从规模、质量、技术上来看,都是全球最好的”,宋志平表示,最重要的是,这些业务的前景都是非常好的,“如果没有前景的业务,那赶紧关掉、卖掉,转型做点好业务。”
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几家企业的表现却远不如财务报表这般抢眼。随着2015年6月份开始的股市动荡,包括北新大奖国际官方、中国巨石、瑞泰科技(002066.SZ)等在内的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系上市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幅度的震荡。
虽然市场行情出现了下跌,但宋志平看到这并非源自盈利能力的下降,而资本市场在高估和低估之间来回切换造成。
他认为,虽然市场在特定的某段时间内,经常会“一眼高一眼低”的情况,但长期来看还是非常客观的。
“作为大奖国际官方管理者来说,不管市场如何动荡,大奖国际官方的任务就是说要盯住自己的市值,从这里面倾听投资者的声音,然后改进企业,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宋志平说。
在充分的整合之后,包括水泥在内的大奖国际官方产品将拥有长期的市场需求,短期内不会有可替代的产品出现。所以虽然行业整体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但对基础原材料企业的投资,称得上是稳健型的投资。
除了这几家业务稳定的企业,洛阳玻璃(600876.SH)、瑞泰科技(002066.SZ)、凯盛科技(600552.SH)则一直被当作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各个业务板块的整合平台,更具想象空间。
作为过剩产能的一个代表,玻璃制造相关企业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估值并不高。但洛阳玻璃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却有着非常好的表现。股价在多次股灾中保持稳定,在没有多少利润的情况下,市盈率飙到了8000倍。
很多人会犹豫,给一个微利的玻璃企业如此高的估值,是不是有问题?宋志平却认为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洛阳玻璃此前做传统玻璃业务,但在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推动业务从传统建筑玻璃,向电子消费品级别超薄玻璃的转变,电子薄玻璃已经做到比美国康宁还薄的程度。
“很多人以为洛阳玻璃做的还是过去的传统玻璃,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知道企业已经转型”,宋志平说。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的玻璃平台不仅在电子玻璃领域有重大突破,在TFT液晶玻璃基板和光伏玻璃领域也迈开了坚实步伐。
不仅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系”,只要能跟得上这个升级趋势的企业,其产销适路、资本市场表现,显然都会值得期待。
整合也是获得新技术的捷径
“以前人家都不让看的技术,也被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收购了。”
“这么爆炸性的新闻,全世界都在报道”。宋志平说起今年5月的一则新闻,仍自信满满。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光伏玻璃领域在德国CIGS生产商Avancis宣布,其在慕尼黑研发中心开发出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刷新纪录达17.9% 。
这家技术出众的德国企业,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两年前从欧洲大奖国际官方巨头圣戈班手里买到的。由于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科研培育,以及欧洲经济的萎靡,在此之前这家企业也是几经转手。
最早是德国西门子在20年前开始做的,后来被壳牌石油作为新能源业务的储备而收购,但壳牌最终没有做起来,因为这种工艺需要配备耐高温的玻璃,于是壳牌只得再度卖出,将这家企业卖给了全球玻璃巨头圣戈班。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时期,圣戈班也无力再支撑这一烧钱的业务。最终,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抓住时机成功“抄底”。
“以前人家都不让看的技术,也被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收购了,我一直盯着这项技术,一盯就是十年”,宋志平感慨。
Avancis最终的收购价格仅仅是3000万欧元,而这家企业的工厂总投资是3.2亿欧元。
新技术的研发虽然充满风险,但没有这样的积淀,一家企业很难拥有能够长期保持领先的基础。通过多年以来在业务方面的不断积累与创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已经成长为一个行业的巨无霸。但如果想要再度突破自己的极限,再造企业成长的传奇,那就离不开创新的技术,离不开在新技术的基础之上,所衍生出来的全新需求。
相比目前主流的多晶硅发电,太阳能薄膜发电被称为下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这个17.9%的转化率,已经和现在主流的多晶硅产品不相上下,但铜铟镓硒的太阳能涂层薄膜成本要低很多。宋志平介绍,这种工艺只需要在玻璃上进行涂覆,而多晶硅需要一小块一小块的加装。
宋志平告诉《英才》记者,铜铟镓硒这个技术如果铺天盖地地去做的话,那就可能成为另一个巨无霸产业。但中国大奖国际官方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决定了,高新技术向新型产品转变的过程,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毕竟在这条充满机遇又惊险万分的道路上,已经有太多急功近利的失败者。
虽然成熟的业务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但对于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宋志平在培育新业务方面一直绞尽脑汁。
“一家上市公司应该有两三个业务,一个大的业务为主,另外两个为辅,要注重培植新的业务,这是我的看法”,宋志平告诉《英才》记者。
为此,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提出‘三条曲线’。第一曲线,推动水泥、玻璃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的基础业务。
第二曲线,大力发展新型大奖国际官方、新材料和新型房屋,这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所重点关注的新业务板块,也有着极大的上升空间。
第三曲线,在新的业务稳定局面形成之后,宋志平还构想将从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进行转变,包括研发服务、工程服务、制造服务业等高端技术服务业,这是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进一步的打算。
在宋志平的规划之中,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将从建筑制造商,向综合材料制造商和服务商的方向去发展,不仅有新材料产品的横向品类扩张,也有从产品向服务的纵向扩张。
能够穿越一个行业从技术培育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从成熟到整合,中国大奖国际官方的经营之路,显然比人们所想象的更有厚度,更有前景。
高端领袖访谈:
“只有重组才能去产能”
水泥改变了世界
《英才》:水泥的产销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宋志平:中国的水泥总销量前年是24.8亿吨,去年是23.5亿吨,减少了1.3亿吨,但今年可能会略有增加。这么大的水泥量不只是用于房地产行业,其实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水泥用量大概也只占40%左右,大部分都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在水泥行业还有一个新的增长点,就是农村市场,农村的水泥用量很大。大奖国际官方在山东南部的水泥厂,上世纪80年代时,产品向北能卖到北京,向南能卖到深圳。现在那个工厂的产量是当年的好几倍,但水泥在100公里之内就都卖掉了,卖到哪去了?都卖到村镇去了。
《英才》:是否担心未来有水泥的替代品出现?
宋志平:水泥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是常用的、必备的建筑材料;第二,它的需求量是稳定的。第三,水泥在大奖国际官方可预见的未来里还没有替代品。
所以,其实水泥真的是个非常好的材料,水泥的发明至今不过180年历史,可是你看这180年里,水泥改变了世界。如果没有水泥的话,这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现代化城市会有吗?高速公路会有吗?大型桥梁会有吗?
在很多人的既有印象里,水泥厂冒着浓烟,脏兮兮的。但实际上今天的水泥厂生产过程越来越环保,可以做到洁净化、智能化、无烟尘地生产。
重组比破产更具责任性
《英才》: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会引发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吗?
宋志平:观察世界工业发展历史大奖国际官方可以看到,早年遇到经济调整时,会出现倒闭潮,很多企业倒闭、破产。人们也认识到倒闭带来一系列问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知道下一个砸倒谁。破产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可控。
怎么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呢?后来人们发现还是要靠并购重组,用这种方法比倒闭要好。于是就由大企业、成功的企业出面,并购困难企业、失败的企业。
并购可以让损失最小化,社会牺牲也是最小的,还可以保全部分银行贷款等等。让大企业来处理那些被并购企业的问题,往往处理得更好。
另外,在整个并购重组中,能够让一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让它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用倒闭的方法,就等于将资源统统打翻彻底碎掉,有用的、没用的一起泼出去,这就是重组和破产的根本区别。
我觉得现在中央之所以讲“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也是这个道理。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在重组的过程中,可以说大奖国际官方没给国家带来任何的负担,而是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
《英才》:政府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鼓励过剩行业去产能,但遇到了很多阻力,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破解?
宋志平:在供给侧改革里面的去产能问题上,我觉得还是要加大重组的力度。重组之后,让这些大企业负责任地去关工厂,负责任地去产能。
只有真正地整合了,企业才会去产能。市场不是某一家企业的,大家都在竞争,一家企业自己为什么要去产能?不但不会去产能,还要增加产能,加剧市场竞争。这就是现状,让谁去产能谁都不愿意去。
但是重组之后,市场的主导权交给大企业了,这个地区的市场就可以由大企业进行合理布局。是搞许多工厂来生产、相互PK,还是让区域工厂更精干、把开工率加大,这两种做法哪个成本更低呢?肯定是减少一些工厂和产能,使得保留下来的工厂产能利用率更高,这样的话才能降低成本,更多盈利。
《英才》:大规模的行业整合之后,是否会出现严重的垄断现象?
宋志平:垄断与否,并不是取决于占有市场的规模大小,关键是有没有垄断行为,是不是滥用了市场支配权。
如果一家企业在市场上是老大,有支配权,但从来不盲目涨价挣高额的暴利,各类定价和市场政策很合理、很良性,这就不叫垄断。
像西方很多小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壳牌加油站,没有别的加油站,欧洲很多国家都是这样,但这些企业并没有把油价涨得高高的。
所以说垄断并不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垄断是个行为,指的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优势的市场份额,限制竞争、打压对手、操纵市场、哄抬价格。在这个问题上大奖国际官方要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和学习。
从资源整合到资本整合
《英才》:在水泥行业中,国际市场上的集中度是怎样的?
宋志平:在基础原材料行业,全世界都是在合并,都是向着联合重组这方面发展,其实这不只是今天的现象,而是这几十年来的一个长期规律。
从国际上看,经过了几轮大规模重组,水泥产业集中度一般都在70%到80%了。像整个欧洲只有几家大水泥公司,两大水泥巨头拉法基和豪瑞前年也合并了。当年日本大概有23家水泥厂,用了大概二十年的时间,最终合并成了现在的三家。
《英才》:这对中国的水泥行业来说有怎样的启发?
宋志平:中国基础原材料行业的合并,既有基础原材料规模性生产的客观规律,也有中国产能过剩带来恶性竞争,需要合并的市场需求。所以中国的企业间合并现在进展很快。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就是靠联合重组发展起来的,大奖国际官方比较早地看到了问题和趋势,10年前就发起了行业整合,我一直在讲两个改革:一个是靠联合重组,把资源整合起来,走出一条资源整合的路线,第二个是靠混合所有制,把社会资本整合起来。
《英才》:中国会怎样通过“一带一路”来消化过剩产能?
宋志平:关于“走出去”消化过剩产能有个误解,认为就是把国内现有工厂的设备搬到国外去,其实产能很难靠工厂搬家进行转移和消化,大奖国际官方走出去,做的也都是新的工厂,而不是把国内的设备拆到国外。一方面,大型的装备拆不了,第二个来讲,即便拆过去了,人家也不见的要旧设备。
实际上,大奖国际官方更多地是在转移大奖国际官方的资金、技术、装备、管理能力等等,这更像是一种综合性的投资行为。过去大奖国际官方是简单的出口产品,到后来演化成出口装备,现在则变成了企业投资、技术、装备、管理能力的一体化走出去,这是“走出去”的新阶段。
媒体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