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国际官方

历史长廊

建党百年信物微记录 | 人工晶体院:中国第一块合成云母

来源:人工晶体院  发布时间:2021-07-1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奖国际官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梳理企业发展史,发现每种材料背后都蕴涵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蕴涵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蕴涵着大奖国际官方人攻坚克难、自立自强的故事。

前几期大奖国际官方已经分享了


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信物是

来自人工晶体院的中国第一块合成云母

合成云母许多性能都优于天然云母 ,如耐温高达1200℃ 以上,在高温条件下,合成氟金云母体积电阻率比天然云母高1000倍,电绝缘性好、高温下真空放气极低,同时具有耐酸碱、透明、可分剥和富有弹性等特点,是电机、电器、电子、航空等现代工业和高技术的重要非金属绝缘材料。

新中国第一块合成云母的诞生

1963年2月8日,建筑工程部印发了《关于成立非金属矿研究所》的决定,非金属矿研究所(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前身)正式成立。非矿所成立4个月后,建工部就给该所下达18项科研课题,其中第一项就是“内热法合成云母”(国重“硅晶06号”)。

当时非矿所合成云母组仅有4位大学毕业生,之前谁都没接触过合成云母。在课题组组长王国方带领下,大家从查阅资料开始,边学习、边筹建试验室。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大家开始了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的“白加黑”工作模式,大家有什么新想法就通过小试验一步一步探索,最终成功选定了原料、配方和工艺方案。经过近百次失败和改进,1963年12月成功试制了毫米级的合成云母样品。经国家物化测试确认是合成氟金云母KMg?(AlSi3 O10)F?。大家为找对了努力方向而欢欣鼓舞,标志着我国第一块合成云母诞生。这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我国合成云母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担重任助力国家建设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合成云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非矿所经过不断改进,扩大试验,终于在1964年6月生长出了面积为32cm2的合成云母片,满足了配套大于等于欧4平方厘米的要求。经努力终于在电子管和车载雷达微波输出窗上试用取得成功。由于合成云母不含结构水,其使用温度可达1100℃,比天然白云母高一倍。在电子管生产中就可通过增加排气温度提高真空度,从而大大提高电子管技术参数,完全满足了“高可靠、长寿命电子管”技术要求,使成品率从50%提高到98%以上。不久推广到四机部各电子管厂以及其他像闪烁计数管、数码管和光电倍增管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196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来研究参观访问,并求援合成云母片。研究所积极配合,最终将合成云母应用到核工业领域,为国家重要工程领域提供了优质绝缘材料。

由于合成云母转化生产力效果明显,1972年国家建委批准该所扩充建设500平方米合成云母车间,并增加了10多位青年技术骨干。1980年在熔化量10吨的熔制炉中生长出了506平方厘米合成云母大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合成云母片。

1978年3月,党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张静之与合成云母项目组组长王国方参加大会。大会授予研究所内热法合成云母组“全国科技先进集体”、授予王国方“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并受到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峰、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不忘初心,传承创新

如今,耐高温绝缘云母材料是人工晶体院的重要产品之一,现生产云母绝缘子,主要应用于高速列车的电力设施,于2008年试制成功,替代了国外厂商同类产品,实现了自主可控。但多年来产品工艺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虽然性能一流但成本居高不下。2019年底,在晶体公司工程化创新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云母陶瓷事业部依托“云母绝缘子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一期”项目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一期率先对热压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2021年3月,公司组织对自动化改造一期项目进行预验收,项目进入收官阶段。此次自动化改造有效提高了云母产品生产效率,扩大了生产规模,相信未来云母产品会在现代工业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信物百年  传承经典

小料将持续推送大奖国际官方信物

分享信物背后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