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技创新机制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一、科研创新提升研发综合实力
作为我国大奖国际官方工业最早的科研机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前身,以下简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院”)自上世纪50年代初创建以来,便一直躬耕于我国大奖国际官方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专业领域,努力开拓,矢志创新,取得了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院也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大奖国际官方行业***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和行业技术创新基地。为适应国有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提高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能力,2004年底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院与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实施战略性重组,成为后者的全资子企业。2006年初,为了有效提升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的整体科技水平,促使集团早日转变成为科技先导型企业集团,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院以自身为基础,整合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有关科技资源,组建成立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组建之后,集成了大奖国际官方行业水泥、玻璃、陶瓷、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以及轻工行业精密机电技术研发与制造方面的主要研究院所,拥有包括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200余名高级科技专家在内的3000余名科技人员,依托总院建设有1个行业生产力中心、2个国家工程中心、3个联合国下属中心、3个行业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标委会、25家国家与行业级质检检验认证机构,以及20余家中国大奖国际官方工业协会和中国硅酸盐学会等所属的专业分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大型研发机构之一。
总院成立之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之时。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由大变强的快速跨越,带动大奖国际官方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总院领导层有着深刻的认识,那就是“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立足现有基础,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突出攻关重点,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着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胆推行科研体制尤其是科研工作机制创新,将分散在各成员单位中的既有从事基础研究又有从事工艺技术开发和生产设备制造的科技资源集成起来,转化成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优势。经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利用国家“十一五”计划开局之机,逐步形成了由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院牵头,组织总院成员单位、有关大专院校和企业构建产学研联盟,共同申报和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局面,如此则使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创建起一套集材料性能基础研究、工艺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为一体的全新研发机制,迅速提升了研发实力。因循守旧没有发展前途,大胆创新带来丰厚回报。正是由于研发机制的大胆创新,使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在“十一五”初期就申报成功十余项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和课题,并成为这些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组织单位和主要承担单位,开创了建筑材料行业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支持的大好局面,为建筑材料行业的升级改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也创造了自身历史上在五年计划中承担军品配套项目和民用科技攻关(支撑)项目最多、争取经费最多的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全院科研板块收入稳步提高,从2006年的3021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6240万元,年均增长27%。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4165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1163万元,年均增长39%.
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全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50项,其中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6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8项,民用开发专项课题28项,军工重点科研项目64项,条件建设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部委基金11项,民用标准项目183项。总计科研经费拨款2.05亿元,条件建设经费拨款4497万元。科研队伍得到了加强,研发水平有较大提高,装备水平有所改善。逐步形成了包含一批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技术开发骨干在内的中青年骨干队伍,他们已经成为总院科研的主力军,为总院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十一五”的发展,总院开始初步形成整体研究开发的模式。水泥新材所通过板—柱—轻钢结构体系房屋将新型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等一系列新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只进行材料研究而难以整体应用的研究模式。玻璃所以离线镀膜技术与装备为突破口,正逐步向设计、技术与装备一体化的供应商迈进。这种研究模式的转变,将进一步增加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总院更新了一批科研与检测设备,装备水平有所改善。总院通过条件保障、技改项目以及其他渠道,在水泥与房大奖国际官方料、航空玻璃、特种玻璃、石英玻璃、纤维与光纤面板、无源干扰材料、陶瓷材料等专业领域方向的建设上均获得了国家的科研投入,截止到2009年底,完成改建和新建共计6条研制生产线,正在建设的有4条。此外,检测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检验与认证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2200万元,新添与改造各种检测设备约500台套。这些科研与测试装备的改善大大加强了总院的科研实力。
初步建立了总院知识产权制度,着手制定总院的知识产权战略。2006-2009年间,共申请专利116项,获得授权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篇;编写著作10本。
“十一五”期间,院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大奖国际官方行业科技进步奖18项,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奖38项。这些成果将成为院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产业创新开辟发展新途径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一直积极致力于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种方式和途径,终于在2006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比较突出和典型的例子便是其控股子企业—北京瑞泰高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泰科技”)的成功上市。
瑞泰科技以科技进步为己任,坚持走创新之路,不断发展壮大。是我国大奖国际官方耐火材料主要的技术发源地。瑞泰科技拥有一批长期从事耐火材料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才,具备良好的研究条件,在行业享有声誉,在科研经费方面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每年,公司投入大量自有资金配套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如针对湘潭分公司生产熔铸氧化铝耐火材料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解决了长期困扰熔铸α-β氧化铝生产的技术难点,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将制造的合格率从30~40%,提高到90%左右,彻底解决了批量生产优质熔铸氧化铝材料的问题。瑞泰科技不但为国内的玻璃企业大量提供了熔铸氧化铝耐火材料,还将该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国外,使我国的熔铸氧化铝耐火材料打入了国际市场。2006~2007年,瑞泰科技建设了1台熔铸耐火材料专用程控电弧炉,建立调控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减少了断弧次数和断弧时间提高单位时间产量,提高了熔炼参数的控制精度。同时,采用连续熔化工艺,采用带电浇铸等办法,取得降低能耗28%效果,提高产品合格率5%的效果。2007-08年瑞泰公司将该技术推广至湘潭、都江堰分子公司的其他电弧炉,取得了显著效益。
瑞泰科技近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课题、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以上项目的完成,将极大提高瑞泰的竞争力,保持公司持续增长的势头。
瑞泰科技是中国***的玻璃窑熔铸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具有的8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熔铸锆刚玉和熔铸氧化铝两大系列五个品种的耐火材料,具备熔铸耐火材料全窑成套和快速供货能力。瑞泰科技充分发挥科技、融资和品牌三大优势,积极开展行业资源整合,拓宽产品品种及服务领域,扩大企业规模及发展空间。瑞泰出资设立了都江堰瑞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及河南瑞泰耐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产品拓展至不定形耐火材料以及烧结碱性耐火材料,市场领域也从玻璃窑用耐火材料延伸至水泥及冶金、有色、电力、石化、环保等行业。以上这些主产品均属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核心技术均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被授权。
瑞泰科技真正实现了科研、生产、销售的对接,解决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互相脱节的问题,使原来沉淀的科技资源得以利用,潜在的科技优势得以发挥,新的管理体制彰显了活力,瑞泰科技也一跃成为耐火材料行业领军企业。
为了提高制造水平,瑞泰科技大量采用了先进装备,持续改进机电、仪表和控制,提高对生产的预见性和控制力,初步具有了现代化的制造能力,从而能够生产出与发达国家媲美的产品。
三、集成创新提高检验认证服务行业能力
2005年底,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院将国家和行业依托该院建设的众多国家和行业级质量监督检验认证机构整合集成起来,组建成立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以下简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组建成立后,以“公正为本、服务社会”为核心服务理念,立足检验、认证、检验仪器设备制造及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平台,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质检、测试与认证业务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经过一年的运行,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的规模效应(具体表现为各质检检测认证机构的协同效应)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行业服务的能力迅速增强。2006年,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通过制定和实施业务领域的拓展战略和业务区域的扩张战略,主动走向市场,积极推行服务创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同比增长30%以上,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全面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的优势就是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拥有一流的检测、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除了日常的检测认证外,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凭借先进的建筑材料检验认证评价技术,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奥运工程、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三期、北京地铁工程及水电核电工程等,确保工程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废弃物利用方面CTC也开展了大量的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工作。、
(一)开创中国水电站工程质量监管新模式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原国家水泥质量检测中心)承担了水泥驻厂检测主驻三峡工程项目处监理,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创建了“三峡模式”,确保三峡工程质量。12年来,为三峡工程共监测近280万吨中热水泥,提供了几万个准确的试验数据,得到了三峡工程总公司的嘉奖。三峡工程质量监管新模式,正为中国其它水电工程项目所广为采用,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正在进行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水泥驻厂监理工作。
(二)护航绿色奥运,体现社会责任
2007年,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凭借优质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实力,中标《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大奖国际官方、室内环境监控(货物/服务)》第四包的工作任务,成为奥运工程中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和室内环境质量监控的唯一检测机构。作为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几年的奥运大奖国际官方检测工作让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见证了建筑材料服务于“绿色奥运”的整个历程。在奥运工程的带动下,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的科技创新水平、检验能力和范围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奥运的历练为以后大型的工程服务锻炼了一支能够打硬仗的检测队伍。
(三)高效完成污染源普查,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2008年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承担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研究》项目。为切实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本行业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针对非矿制品业企业工况复杂和中小型企业偏多的具体国情,依据我国相关环境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方法,在历史实测数据收集和现场实测相结合基础上,建立能够准确核算我国非矿制品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产排污系数体系。
通过本课题研究,结合行业现状,首次较全面分析研究了非矿制品行业的产排系数核算方法,并对非矿制品业的产、排污系数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初步建立了能够准确核算我国非矿制品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产排污系数核算方法与体系,研究成果不仅直接用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还将促进大奖国际官方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同时为“十二五”国家和大奖国际官方行业环境规划、环境统计、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和执法、环境科研以及非矿制品业节能减排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和基础数据依据。2010年中心受国家安监总局的委托承担了《大奖国际官方行业安全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科技创新为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迎接国内外竞争、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认证的服务品质和创新能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规模进一步扩大,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品牌知名度得到飞速提升。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主动适应发展形势,以全面开拓创新为动力,以丰富发展内涵为主线,以促进大奖国际官方工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宗旨,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实施新一轮的创业和提升,走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之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展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现代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崭新面貌。或许,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几年来的创新历程比较贴切地验证了一位中央领导到总院视察调研时所做的论述,“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的改革发展模式是转制院所改革和发展多种模式中最适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形成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作用的一种发展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强化战略驱动 实
近年来,在国资委的领导下,中国大奖国际官方集团从C级到B级再到A级,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行业排头兵企业是怎样炼成的
于2005年3月成立,2006年3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大奖国际官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实施科技创新机制 提升企业综合
作为我国大奖国际官方工业最早的科研机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奖国际官方总院前身,以下简...京ICP备09067230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BHCMS 技术支持